烘炉记
作者:一棹碧涛 | 分类: | 字数:43.9万
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,版权所有侵权必究
第139章 大秦王朝
词曰:
铁血金戈六国吞,咸阳宫内势凌云。长城万里雄关立,同轨书文四海尊。
挥剑戟,定乾坤。阿房焦土梦犹存。千秋功过随风去,青史留名后世论。
华夏历2476年,华夏大地风云变幻,六国的旗帜在烽火中纷纷倒下。秦王政,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,以其雷霆之势和铁血手段,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千秋伟业。
咸阳宫的大殿内,秦王政身着华丽的龙袍,目光炯炯,透露出无尽的威严。他俯视着群臣,心中豪情万丈。如今,天下一统,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越了以往的三皇五帝。
“朕德兼三皇,功过五帝,当用‘皇帝’之称号,自称为‘始皇帝’,后世以数计,二世、三世至于万世,传之无穷!”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群臣齐声高呼万岁,声震云霄。
秦始皇深知,要治理如此广袤的疆土,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。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,三公分别是丞相、御史大夫和太尉。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;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,下达皇帝诏令,并负责监察百官;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。九卿则分管着各种具体事务,各负其责,有条不紊。
在地方上,秦始皇毅然废除了分封制,推行郡县制。全国初分为36郡,后增至46郡。郡下设县,郡的长官为郡守,县的长官为县令。这一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血缘宗法制,使得权力不再世袭,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,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。
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秦始皇继续执行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政策。他削弱旧贵族势力,提拔那些在战场上凭借军功崛起的新贵。一时间,秦国上下,军功之风盛行,人人渴望通过征战沙场,建立功勋,改变命运。
然而,秦始皇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。六国旧贵族虽然失去了土地和权力,但他们心中的仇恨并未熄灭,时刻伺机反扑。
在咸阳城的一座深宅大院中,几个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密谋着。
“秦始皇残暴不仁,灭我家国,此仇不报,誓不为人!”一个身着华服的老者咬牙切齿地说道。
“可是如今秦始皇大权在握,我们如何与之抗衡?”另一个人忧心忡忡地问道。
“我们可以暗中联络各方势力,等待时机。只要秦始皇稍有疏忽,我们便举事起义!”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。
秦始皇也深知六国旧贵族的心思,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来打压他们。他下令将六国的富豪和贵族迁徙到咸阳,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。同时,他还下令收缴天下兵器,铸成十二金人,以示天下永不再战。
在文化方面,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。他以秦国的小篆为标准文字,推行全国。这一举措使得各地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,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。同时,他还统一了度量衡,使得全国的贸易和经济活动有了统一的标准,促进了经济的繁荣。
秦始皇信奉阴阳家所提出的“五德终始”说,认为秦是水德,周是火德,水能克火,因此秦得天下。他下令以十月为岁首,黑色为正色,数字以六为纪。
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,秦始皇下令征发民夫,修筑万里长城。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无数百姓背井离乡,投身到艰苦的劳作之中。
在长城脚下,民夫们挥汗如雨,他们肩挑背扛,将一块块巨石搬上城墙。
“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!”一个年轻的民夫望着眼前高耸的城墙,疲惫地说道。
“没办法,秦始皇的命令谁敢违抗?只希望这长城能早日修好,让我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。”另一个年长的民夫叹了口气。
除了长城,秦始皇还下令修筑驰道和秦直道。驰道以咸阳为中心,通往全国各地,方便了政令的传达和军队的调动。秦直道则穿越崇山峻岭,直达北方边境,成为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。
在秦始皇的一系列举措下,秦朝的统治日益稳固。然而,繁重的赋税和劳役也让百姓苦不堪言,民间怨声载道。
在一个偏远的乡村,一位老者望着荒芜的田地,忧心忡忡地对身边的年轻人说:“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,但我们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。这苛捐杂税,没完没了的劳役,让人怎么活啊!”
年轻人握紧拳头,愤愤不平地说:“听说有些地方已经有人起义了,说不定有一天,我们也……”
老者连忙捂住年轻人的嘴:“嘘,可别乱说,小心招来杀身之祸!”
秦始皇坐在咸阳宫的宝座上,听着群臣的汇报,心中充满了自信。他相信,自己的一系列举措必将使秦朝千秋万代,永享太平。
华夏历2478年,咸阳城,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,折射出耀眼的光芒。秦始皇高坐于王座之上,目光坚定而威严,他的身后是一幅巨大的地图,上面标注着大秦帝国的辽阔疆域。
“屠睢,朕命你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,务必为朕开疆拓土!”秦始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。
第139章 大秦王朝
屠睢跪地领命,“陛下放心,臣定不辱使命!”
秦军五路进发,旌旗蔽日,喊杀声震天。然而,这场战争的艰难远超想象。百越之地,山高林密,越人凭借熟悉的地形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抵抗。战争相持三年之久,秦军损兵折将。
华夏历2482年,秦将蒙恬在北方大捷,夺河南地,设置34县,建立九原郡。捷报传至咸阳,秦始皇龙颜大悦。
天下初定,从齐燕来的儒生方士们纷纷涌入咸阳。他们将儒家的“封禅”之说加以修改,鼓吹自古帝王皆行封禅大典,可通神明,保江山永固。秦始皇心动了,开始了他的巡游之旅。
他的足迹遍布东方沿海、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。每到一处,皆刻石颂德,彰显其丰功伟绩。然而,随着年岁的增长,秦始皇对权力的渴望逐渐转化为对长生不死的痴迷。
在咸阳宫的深处,卢生、韩终、徐福、侯生等一群怪迂苟合之徒,围绕在秦始皇身边,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海上仙岛的传说。
“陛下,那海上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岛,乃是神仙居住之所。岛上有不死之药,服之可长生不老,与天地同寿。”徐福谄媚地说道。
秦始皇听得入神,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,“若能得此仙药,朕便可永享帝国盛世。”
从此,秦始皇对外宣称:“我慕神仙真人,我自己就叫‘真人’,不再称‘朕’了。”并下令在咸阳附近二百里内修建二百七十座宫观,用天桥、甬道相互连接,帷帐、钟鼓、美人置于其中,不得移动。
一时间,咸阳城大兴土木,民怨沸腾。但秦始皇全然不顾,一心追寻长生之道。
徐福见秦始皇求药心切,便主动请缨,“真人,臣愿率船队出海,为您寻找不死之药。”
秦始皇大喜,赐予徐福大量财物和童男童女,让他即刻启程。
徐福带着众多的财物和满怀希望的人们,踏上了寻找仙药的漫漫征程。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漂泊,时光匆匆流逝,耗费了无数的金银财宝,却始终未能觅得那传说中的仙药。
徐福深知自己空手而归必将面临严酷的责罚,心生恐惧的他编造了一个谎言来欺骗秦始皇。他诚惶诚恐地说道:“陛下,臣等在海中探寻多时,发现确有三神山存在。只是,我们时常被巨大的鲨鱼所困扰,无法靠近神山,故而难以取得仙药。恳请陛下派遣善射之人一同前往,若遇鲨鱼,以连发的弓弩射杀之,或许便能成功抵达神山。”
说来也巧,秦始皇在同一时期竟做了一个奇异的梦。在梦中,他与海神激烈交战,那海神的形状竟与人颇为相似。占梦的博士听闻此事后,连忙进言道:“水神向来无影无形,他常以大鱼蛟龙作为侦探。如今陛下祭祀周全且恭敬,却仍出现此等恶神,唯有将其铲除,方能寻得真正的善神。”
秦始皇听后,深信不疑,当即下令让入海之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,而他自己也亲自带着弓弩,准备与那海中恶神一决高下。不久,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,一条巨大的鱼影浮现。秦始皇目光坚定,拉满弓弩,箭矢飞射而出,直中那大鱼。海面上顿时血水翻腾,恶鱼终被射杀。
此后,秦始皇对徐福的话更是深信不疑,派遣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,乘坐着楼船再次入海,去寻找那神秘的仙山。然而,这一去,徐福等人便如同石沉大海,不知所终。有人猜测他们或许遭遇了海难,被无情的波涛所吞噬;但也有人坚信,他们可能是漂到了某个未知的海岛,并在那里定居下来。在民间,更有传说称他们去到了遥远的日本。
秦始皇求仙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,他又派遣燕人卢生去追寻羡门、高誓等仙人的踪迹。同时,还令韩佟、侯公、石生等人四处寻求仙人不死之药。整个秦朝,因为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,陷入了一片求仙的狂热之中。
在这期间,有儒生对秦始皇的这种行为表示了劝谏。博士齐人淳于越向始皇建议,应当依旧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,以使江山稳固,社稷长存。秦始皇听后,并未即刻表态,而是将此提议交给了臣下讨论。
朝堂之上,气氛凝重。丞相李斯站了出来,坚决反对淳于越的建议。他慷慨陈词道:“如今陛下统一天下,实行郡县制,乃是千秋大业。分封诸侯,必导致诸侯纷争,天下大乱。过去的周朝,正因分封诸侯,最终诸侯坐大,互相攻伐,致使百姓受苦。如今,我大秦好不容易实现统一,岂能重蹈覆辙?”
秦始皇坐在高位上,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,心中权衡着利弊。最终,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,继续坚持现有的制度和政策。然而,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却始终未曾改变,依旧在那虚幻的求仙之路上越走越远。
秦始皇帝嬴政高坐朝堂之上,他的目光深邃而凌厉,心中满是对帝国统治的忧虑和对权力巩固的决心。在廷议之时,李斯进言,力主焚书禁书,以绝百家之言,统一思想,维护秦之统治。嬴政沉思片刻,终是点了点头,一道残酷的诏令就此颁布。
第139章 大秦王朝
“史书非秦纪皆烧之;非博士官所职,天下敢有藏《诗》、《书》、百家《论》者,悉诣守、尉杂烧之;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,弃市;以古非今者,族。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。令下三十日不烧,黥为城旦。准保存者,医药卜筮种树之书。若愿学法令,则以吏为师。”
这道诏令犹如一阵狂风,瞬间席卷了整个帝国。咸阳城的大街小巷,人心惶惶。士兵们四处奔走,挨家挨户搜查藏书。
在一个普通的庭院中,一位名叫张贤的儒生,正对着满屋子的书籍落泪。这些书籍是他一生的心血,是他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。然而,如今却要面临被焚烧的命运。他的妻子在一旁焦急地催促:“夫君,快些把书藏起来吧,不然我们全家都要遭殃!”张贤咬了咬牙,抱起一摞书,准备藏到地窖之中。
可就在这时,门被猛地撞开,一群士兵冲了进来。“奉陛下诏令,搜查藏书!”士兵们不由分说,开始翻箱倒柜。张贤紧紧抱住手中的书籍,试图反抗:“这些书是无辜的,它们是先人的智慧结晶!”士兵头目冷笑一声:“陛下之令,谁敢违抗?带走!”张贤被硬生生地拖走,书籍也被付之一炬。
咸阳城的监狱中,关押着众多因藏书而获罪的儒生。他们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,哀叹着命运的不公。其中一位名叫李通的老者,曾是名震一方的大儒,此刻却面容憔悴。他对着身边的年轻儒生们说道:“吾等一心向学,传播正道,却遭此劫难。这是秦之不幸,更是天下之不幸啊!”年轻儒生们纷纷落泪,心中充满了悲愤。
与此同时,嬴政的心中也并不平静。他坐在宫中,回想起那些儒生们对他政策的非议,心中的怒火再次燃烧起来。他感到自己被欺骗了,被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所蒙蔽。于是,他命令御史案问诸生,要挖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。
在御史的严刑拷打下,儒生们互相揭发牵连。一时间,咸阳城中人人自危。终于,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被牵连出来。嬴政看着这份名单,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,冷冷地说道:“将他们全部活埋,以儆效尤!”
咸阳城外的一片荒野上,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被押解至此。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绝望和恐惧,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定和不屈。张贤望着天空,大声喊道:“苍天啊,为何如此不公!”李通则高呼:“吾等虽死,但真理永在!”然而,他们的呼声并未能改变命运。随着嬴政的一声令下,士兵们开始动土,一个个大坑被挖了出来。
儒生们被推入坑中,泥土渐渐掩埋了他们的身体。哭声、喊声交织在一起,回荡在这片荒野之上。但嬴政的心却如铁石一般坚硬,他坚信,只有通过这样残酷的手段,才能巩固他的帝国,让天下人都听从他的旨意。
焚书坑儒之事过后,秦帝国看似平静了下来,但在人们的心中,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。儒生们的遭遇引起了天下人的同情和愤怒,民间对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。
华夏历2483年春,大地复苏,万物萌动。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,秦始皇嬴政目光炯炯,凝视着一幅巨大的地图,他的心中酝酿着一场伟大的征战。
“蒙恬!”嬴政一声令下。
“末将在!”一员猛将应声而出,此人身材魁梧,威风凛凛,正是蒙恬。
“朕命你统领主力军从上郡北出长城,攻匈奴之东!”秦始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。
“末将定不辱使命!”蒙恬抱拳领命。
“杨翁子!”嬴政又唤道。
“末将在!”杨翁子出列,神色决然。
“你率偏师由肖关出长城攻其西!务必给匈奴以重击!”
“遵旨!”杨翁子领命而去。
旌旗猎猎,战马嘶鸣。蒙恬率领的主力军如钢铁洪流般从上郡北出长城,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,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。另一边,杨翁子的偏师也迅速向肖关进发,马蹄扬起阵阵尘土。
匈奴的营帐中,单于得到秦军来犯的消息,顿时一阵慌乱。但他们仍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,迅速集结兵力,准备迎敌。
蒙恬一马当先,冲入匈奴阵营,手中长剑挥舞,如入无人之境。秦军士兵们紧跟其后,喊杀声震天。杨翁子所率偏师也在西侧与匈奴激烈交战,他们奋勇杀敌,毫不退缩。
匈奴渐渐不敌,开始败逃。秦军乘胜追击,一举夺取了河南地。
秦始皇得到捷报,龙颜大悦。但他深知,匈奴不会善罢甘休,为了巩固胜利成果,他下令沿河置44县,移民垦守。
然而,正如秦始皇所料,匈奴不断来攻。次年秋,秦始皇再次下令,命蒙恬军北渡黄河。
蒙恬军士气如虹,迅速渡过黄河,夺取高阙,攻占阳山、北假。匈奴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,节节败退,最终不敌,向北迁徙。
为了彻底巩固河南地区,秦始皇下令设置九原郡。自此,今河套内外,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,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,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,耕田织布,过上了平静的生活。
第139章 大秦王朝
在南方,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。
任嚣和赵佗率领的秦军一路南下,势如破竹。百越各族虽然勇猛善战,但在秦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精良的装备面前,逐渐难以抵挡。
秦军所到之处,山林震动,江河翻腾。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,秦军终于征服了整个岭南地区,将其划入了秦朝的版图。
随着秦军的南下,北方中原的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也随之而来。原本处于刀耕火种时代的岭南,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在一处百越的村落里,村民们好奇地看着秦军带来的犁具和种子。一位秦军将领耐心地向他们示范如何耕地、播种。
“这可比我们以前的方法高效多了!”一位村民惊叹道。
“是啊,以后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!”另一位村民充满期待地说道。
渐渐地,岭南的田野里出现了一片片整齐的农田,稻谷飘香。村庄里也建起了学堂,孩子们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字和知识。
大秦帝国的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。秦始皇嬴政,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,目光如炬,志在开拓四方,将大秦的版图不断延展,让统一的荣耀照亮每一寸土地。
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,各族人民与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交往。然而,险峻的地势和艰难的交通,犹如一道道天堑,阻碍着彼此更深入的交流。秦始皇决心打破这一困境,派遣了常頞前往打通西南通道。
常頞站在那崎岖的山路上,望着眼前层峦叠嶂,心中感慨万千。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,毫不犹豫地带领众人开始了艰难的开凿工程。锤子的敲击声,在山谷中回荡;汗水的挥洒,浸湿了脚下的土地。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,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,终于蜿蜒于山间。因道窄且险,“道广才五尺”,故而被称为五尺道。
五尺道的开通,宛如一条纽带,将大秦的势力直接延伸到了且兰、夜郎、邛都、昆明等地。秦始皇的政令得以迅速传达,官员们纷纷在此“置吏”,建立起了行政机构。大秦的律法和制度,开始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生根发芽。与此同时,经由蜀郡,大秦与邛都、筰、冉者的联系日益紧密,郡县制的行政系统如同一张大网,将这些地区牢牢纳入了大秦的统治之中。
在西南的一个小镇上,阳光洒在新设立的县衙门前。一位年轻的官员正与当地的部族首领围坐在一起,商讨着如何发展农耕、兴修水利。这位官员名叫李毅,他来自中原,满怀热忱地想要为这片土地带来繁荣。
“首领,我们可以引进中原的先进耕种技术,让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。”李毅诚恳地说道。
部族首领眯着眼睛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但这新的方法,我们的族人能适应吗?”
李毅笑了笑,说道:“我会派专人教导,大家一起努力,定能让生活越来越好。”
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,农田里的庄稼渐渐茂盛,集市上的贸易日益繁荣,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关系愈发紧密,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而在北方的边疆,匈奴的威胁始终如阴影笼罩。秦始皇果断下令北伐匈奴,一时间,金戈铁马,烽火连天。在战场上,大秦的勇士们英勇无畏,与匈奴展开了激烈的厮杀。与此同时,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前往边地,“实之初县”。
华夏历2485年,徙边的人数进一步增加。这其中,有一个名叫赵刚的刑徒。他曾因一时过错而触犯律法,但在接到徙边的命令后,他决定在这片新的土地上重新开始。
“到了边地,大家都要好好干,为了大秦,也为了我们自己!”负责押送的军官高声喊道。
赵刚望着远方茫茫的草原,心中暗暗发誓:一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。
华夏历2486年,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展开,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、榆中定居。凡是去了的,均“拜爵一级”。这一激励政策,让无数民众怀揣着希望踏上了北去的征程。
在北河的新村落里,人们忙碌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。田地里,新翻的土壤散发着清香;城墙上,守卫的士兵目光坚定。
夜晚,篝火燃起,人们围坐在一起。一位老者感慨地说:“没想到,我们能在这偏远之地,为大秦的边疆贡献一份力量。”
旁边的年轻人接话道:“是啊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这里一定会成为大秦坚固的堡垒。”
在秦始皇的雄韬伟略下,大秦帝国的边疆不断拓展,民族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。
华夏历2487年,骄阳似火,酷热难耐。秦始皇的东巡车队在沙丘宫的古道上艰难前行,扬起的尘土在烈日下显得格外焦躁。
始皇帝嬴政端坐在马车之中,眉头紧锁,面色苍白。连日的奔波和操劳让他原本健壮的身体不堪重负,此刻,他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,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。终于,这位一统六国、威震天下的霸主,在这远离咸阳的沙丘宫中,永远地闭上了双眼。
秦始皇的驾崩,犹如一道晴天霹雳,在车队中炸开。而赵高,这个深藏野心的宦官,敏锐地嗅到了机会的气息。他深知,此刻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。于是,他悄悄找到胡亥,眼中闪烁着狡黠与贪婪的光芒。
“公子,如今陛下驾崩,若按长幼之序,当由扶苏公子继位。但扶苏公子与您政见不合,若他登基,您的前途堪忧啊!”赵高压低声音,在胡亥耳边煽风点火。
胡亥本是个贪图享乐、胸无大志之人,但一想到扶苏继位后自己可能的下场,心中也不禁泛起了嘀咕。
“那依赵公公之见,本公子该当如何?”胡亥面露惶恐,急切地问道。
赵高见胡亥已被说动,心中暗喜,继续说道:“公子,只要您愿意,老奴愿助您登上皇位。李斯丞相手握重权,若能说服他与我们一同谋划,此事必成。”
胡亥犹豫了片刻,最终被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,点头应允。
赵高随即找到李斯,一开始,李斯对赵高的阴谋坚决反对,义正言辞地说道:“陛下驾崩,当遵遗诏,立扶苏公子为新君,此乃天理纲常,岂能违背?”
赵高却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丞相大人,您仔细想想。扶苏公子向来倚重蒙恬,若他继位,您这丞相之位还能保得住吗?蒙恬军功赫赫,威望甚高,到那时,您恐怕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。”
李斯心中一震,赵高的话如同一把利剑,刺中了他内心深处的忧虑。在权力与忠诚之间,李斯陷入了痛苦的挣扎。最终,利益的诱惑战胜了良知,他长叹一声,选择与赵高、胡亥同流合污。
三人在沙丘宫的密室中经过一番密谋,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,宣布由胡亥继承皇位。同时,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、蒙恬为臣不忠,勒令他们自杀,不得违抗。
诏书迅速传往北方的边疆,扶苏接到诏书后,悲痛欲绝。他深知父亲的脾气,认为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,父要子亡,子不得不亡。于是,在未辨真伪的情况下,扶苏拔剑自刎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蒙恬虽觉事有蹊跷,但无奈扶苏已死,自己也被囚禁起来。
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,胡亥、赵高、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,迅速返回咸阳。为了继续欺骗臣民,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,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,绕道回咸阳。
然而,正值暑天高温,秦始皇的尸体在马车中迅速腐烂发臭。那股恶臭弥漫在整个车队,令人作呕。为遮人耳目,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“鲍鱼”装在车上,试图用“鲍鱼”的味道掩盖尸体的腐臭味。
一路上,百姓们远远地看到车队,依旧跪地高呼万岁,却不知他们敬爱的始皇帝早已驾崩,如今坐在马车中的是一个阴谋篡位的逆子和一群心怀鬼胎的奸臣。
经过数日的奔波,车队终于回到了咸阳。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扶持下,登基称帝,是为秦二世。赵高任郎中令,李斯依旧做丞相,但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已落入赵高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