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码手机阅读

烘炉记

作者:一棹碧涛 | 分类: | 字数:43.9万

第88章 天再旦懿王迁都 伐戎狄虢公兴兵

书名:烘炉记 作者:一棹碧涛 字数:3617 更新时间:2024-11-13 05:19:49

词曰:

乾坤惊变,天再旦、星辰黯。懿王初临位,奇象风云撼。破晓重昏晦,祥瑞何从探。问苍穹,谁可揽。

史河沉迹,千古事、皆迷暗。旧梦寻难见,残简遗微览。岁月悠悠去,神秘犹深湛。待研求,终解缆。

华夏历1797年,周共王姬繄扈崩逝,其子姬囏继承大统,是为周懿王。

这一年,原本应是王朝交替后的万象更新,然而,一场奇异而震撼的天文现象——“天再旦”,打破了所有的平静。那是一个看似寻常的清晨,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,勤劳的人们已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劳作。可就在日出之后,天空突然暗了下来,仿佛黑夜再次降临,紧接着,光明又重新冲破黑暗,人们惊恐地发现,这一天之内,竟然接连出现了两次天亮。

实际上,这神秘而令人畏惧的“天再旦”,乃是罕见的日出之后发生的日全食。可在当时,古人对天象的认知充满了敬畏与迷信,他们坚信,这天象乃是上天给予人间的警示与预兆。

周懿王,这位刚刚登上王位的君主,心中自此有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。在他眼中,这奇异的天象仿佛是镐京对他的一种诅咒,总觉得这座国都暗藏着对他不利的玄机。每一次在王宫的高处眺望这座繁华的城市,他的心中都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和恐惧。

夜不能寐的日子越来越多,周懿王反复思考着王朝的未来和自己的命运。终于,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——迁都。他坚信,只有离开镐京,才能摆脱那如影随形的阴影,才能让周朝重新迎来昌盛与安宁。
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周懿王亲自选定了新都的位置——镐京西北的犬丘。此地,处于周人的祖源岐周与宗周镐京之间,周懿王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最佳建都之所。他仿佛看到了在这里,周朝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,自己也能摆脱那可怕天象带来的困扰。

一道诏令从王宫传出,传遍了周朝的每一个角落。周懿王下令在全国征调能工巧匠,采办各种珍贵的建筑材料,准备择良辰吉日开工营建新都。一时间,全国各地的工匠们纷纷响应号召,怀揣着对新都城的憧憬和对君王的忠诚,踏上了前往犬丘的征程。

无数的车辆载着木材、石料,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艰难前行。工匠们的汗水洒落在这片土地上,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和精湛的技艺,一点点勾勒着新都的轮廓。然而,建造一座都城并非易事,工程浩大,进度缓慢。

华夏历1798年,风云突变,北方的狄人严狁如一群凶悍的恶狼,向着西周的发祥地宗周猛扑而来。他们的铁蹄踏破了边境的宁静,疯狂地抢劫周人的财物,所到之处,哀鸿遍野,许多无辜的西周百姓惨死于他们的利刃之下。

边关的守军闻风而动,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勇敢出击。然而,严狁军队如恶魔般凶猛,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,西周的边关守军竟难以抵挡,最终败下阵来。严狁人凭借着这场胜利,士气大振,他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,乘胜追杀周军,一路高歌猛进,直至岐山脚下。

岐山,这座承载着西周重要战略意义的山脉,离王都镐京距离不足二百千米。它的安危,如同悬在镐京头顶的一把利剑,直接关系着王朝的存亡。岐山的守军们深知责任重大,他们一面凭借着坚固的关隘拼死坚守,一面心急如焚地接连向朝廷告急。

王都镐京内,周懿王姬囏在接到岐山的急报后,心急如焚,坐立不安。他深知,若岐山沦陷,那镐京必将危在旦夕。于是,他果断下令,在国中挑选精兵强将,同时紧急征调各诸侯国的军队,联合出兵,北上抵御严狁的入侵,保卫岐山,扞卫西周的尊严。

在周懿王的诏令下,西周国内迅速行动起来。各地的勇士们纷纷响应,他们告别亲人,怀揣着对家园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愤怒,汇聚成一支强大的军队。而在这支联军之中,周懿王任命虢公为统帅,统领着西周最为精锐的六师。

虢公,一位身经百战、智勇双全的将领,他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。在点齐兵马后,他率领着大军日夜兼程,向着岐山进发。一路上,旌旗蔽日,军歌嘹亮,士兵们的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和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。

当大军进至凤翔一带时,终于与严狁军相遇。只见严狁军队阵容严整,士兵们个个面露狰狞,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杀气。虢公勒住战马,望着眼前的敌军,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,反而充满了决战的决心。

他高举佩剑,大声喊道:“将士们,身后是我们的家园,我们的亲人!为了西周的荣耀,为了无辜的百姓,今日,我们要让这些狄人有来无回!”士兵们齐声高呼,声震云霄。

战斗的号角吹响,双方的军队如同两股洪流猛烈地碰撞在一起。一时间,喊杀声、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,响彻天际。周军的士兵们怀着必死的决心,奋勇杀敌。他们紧密地配合着,长枪如林,剑戟交错。

然而,严狁军也并非等闲之辈。他们凭借着出色的战斗技巧和悍勇的战斗作风,给周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。在战斗的初始阶段,周军一度陷入被动,伤亡逐渐增加。

但虢公临危不乱,他迅速调整战术,指挥着士兵们改变攻击方式。他派出精锐的骑兵部队,从侧翼冲击严狁军的阵营,打乱他们的阵脚。同时,步兵们组成坚固的方阵,稳步推进,不给严狁军丝毫喘息的机会。

在虢公的英明指挥下,周军逐渐稳住了阵脚,并开始反击。士兵们的斗志被彻底激发,他们忘记了疲惫,忘记了伤痛,心中只有一个信念——将严狁军击退,保卫岐山,保卫家园。

战场上,刀光剑影,血雨腥风。每一刻都有生命消逝,每一处都有激烈的厮杀。但周军的将士们没有退缩,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战歌。

经过数日的激烈交战,严狁军终于开始露出疲态。他们的攻势逐渐减弱,而周军则抓住时机,发起了最后的冲锋。在周军如排山倒海般的攻击下,严狁军的防线彻底崩溃,士兵们丢盔弃甲,纷纷四散逃窜。

虢公见敌军溃败,果断下令追击。周军士气高昂,如猛虎下山一般,在后紧紧追杀严狁军。严狁人惊恐万分,拼命地奔逃,一直逃往太行山方向。

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,周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他们用鲜血和勇气扞卫了岐山的安全,保卫了王都镐京,也守护了西周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。

当胜利的消息传回镐京,周懿王姬囏热泪盈眶。他亲自率领群臣出城迎接凯旋的将士们,对他们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丰厚的赏赐。

岐山脚下,战火的硝烟渐渐散去,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又重新恢复了生机。西周的百姓们走出家门,欢庆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。他们感激着英勇的将士们,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他们的敬意。

时光匆匆,转眼到了华夏历1801年秋。犬丘的宫殿还未完全建成,但周懿王心中的恐惧已经达到了顶点。那“天再旦”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,让他感觉每在镐京多呆一天,就多一分危险。他再也无法等待,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。

大臣们对此颇有微词,他们认为新都尚未完工,此时迁都诸多不便。但周懿王心意已决,无人能够改变。在他的催促下,大臣们无奈地收拾行囊,带着满腹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,跟随周懿王踏上了前往新都的路途。

一路上,周懿王的目光始终紧张地望着前方,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。当他们终于抵达犬丘时,周懿王望着那尚未完工的宫殿,心中虽有遗憾,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。

他站在这片新的土地上,郑重地宣布,将新都命名为槐里。他希望这个名字能为这座城市带来吉祥和繁荣,能让周朝在他的统治下走向新的辉煌。

然而,迁都之后的日子并没有如周懿王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。新的都城面临着诸多问题,基础设施不完善,物资供应不足,百姓们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充满了抱怨和不安。

周懿王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,他日夜操劳,努力解决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。他鼓励大臣们积极献策,与百姓们同甘共苦。在他的努力下,槐里逐渐有了起色,人们开始安定下来,城市也慢慢展现出了新的生机。

尽管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和未知,但周懿王坚信,只要他心怀信念,勇往直前,一定能够带领周朝走出困境,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。而那曾经令他恐惧不已的“天再旦”,也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段磨砺,让他更加坚强,更加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他的子民。

华夏历1802年春,周王朝的天空阴云密布,外患的阴影如同沉重的枷锁,紧紧束缚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度。周懿王,这位肩负着王朝命运的君主,在王宫的殿堂内来回踱步,忧虑深深地刻在他的眉宇之间。

多次的外敌入侵,让周王朝的边境饱受蹂躏,国内的诸侯也因中央势权的势微而蠢蠢欲动。周懿王深知,若再不重振军威,周朝的江山社稷将岌岌可危。于是,在一个朝阳初升的清晨,他召集了满朝文武,神色凝重地宣布了加大国防建设投资的决定,声音坚定而有力:“国之安危,系于军事。今吾等当征招国中青壮年,强我军伍,卫我大周!”

这一决策如巨石投入湖中,激起千层浪。国中百姓议论纷纷,但在国家存亡的大义面前,大多数人还是响应了王命。一时间,各地征兵处人头攒动,年轻的身影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迷茫,投身军旅。

周懿王任命虢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,虢公临危受命,深感责任重大。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一腔热血,迅速着手扩大军队编制。原本松散的军队组织被重新整合,新的战术和训练方法被引入。校场上,士兵们的喊杀声此起彼伏,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,进行着严格的军事训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