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姐当家,我在大明做外贸
作者:种菊南山下 | 分类: | 字数:115.7万
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,版权所有侵权必究
第127章 买地
舜华说:“不知道啊,你们书院不是有藏经阁吗?你去找一找,有的话要借来读一读。”
又说:“后来,咱们大明实行海禁,航海技术才落后了,被佛朗机人赶上来,现在,如利玛窦这样的传教士,都来到了内陆的江西。
可以想见,在南海上,有多少佛朗机的船只在游弋,对咱们大明虎视眈眈呢。”
秉哲问:“佛朗机是一个怎样的国家?他们是如何到达南海的?”
舜华点点头:“这个吗,留待守岁的时候给你们讲,一天半天的,讲不完呢。”
说得秉辰摇摇欲试:“阿姐,我可不可以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,和佛朗机的故事,写给小胖子看?”
“可以啊,但是,你只需要写故事,不要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评论,以免误导小胖子。”
秉辰还是不理解:“小胖子究竟是什么人呢?他家那么有钱,为什么不送他读书呢?”
舜华不置可否地说:“是啊,搞不懂小胖子的阿爹是怎么想的,估计是不想让他继承家业吧?”
姐弟三人,又谈论了一些功课。
舜华见兄弟俩学的还算扎实,特别是秉着的时文,进步很大。
她相信,以秉哲现在的水平,考个秀才也可以了。
王衍爵和王安,在须弥寺吃了一天素斋,又来顺华家蹭饭。
王安特别喜欢喝山泉水沏的茉莉花茶,说在北方,从来没有喝到这样醇厚的茶汤。
他得多喝几杯才走。
舜华说笑道:“家里修房子,买了几个种荷花的缸子,要不,给您搬两缸子山泉水去船上,你带回九江喝去?”
王安连连摆手:“宫里的皇上和娘娘们,每日喝的,是从玉泉山上拉回来的泉水。
咱家可没那个福气,这样劳师动众的带两缸子水回去,要折寿的。”
第二天,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六,舜华与周阿公一起,邀请袁族长父子,王衍爵,一起去赤湖镇考察。
赤湖,位于码头镇的东北边儿,是长江边的一个季节湖,丰水期的时候,湖面扩大四五倍。枯水期的时候,湖边出现大量的滩涂。
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,也是一个季节湖。
冬季的赤湖正处于枯水期,滩涂上,成片的芦苇在寒风中摇荡,成群的水鸟在空中翱翔。
目之所及,水天交接之处,一片白亮亮的水面,映衬着高远的蓝天。
周围渺无人烟,让人升起“望天地之悠悠,独苍然而涕下”的概叹。
“当初,太祖皇帝,就是在这里与陈友亮数次大战,才奠定我大明两百多年的基业。
现在,太祖风流早已被风吹雨打去,这赤湖的水,却是年年涨落,亘古未变。”
望着这如画的江山,袁族长禁不住发思古之幽情,想念起太祖朱元璋来。
舜华看见,在滩涂的边缘,有一带生长着灌木和树林的湖岸,那些地方,是丰水期的水位也到不了的地方,正适合用来开垦。
这里水资源丰富,滩涂里淤积着大量的有机质,要是能开垦出来,三五年以后,就是一大片良田啊。
“这片地买下来,袁小姐拿来种什么?”王衍爵也在打量着这片滩涂。
“王公子有何建议?”舜华问。
“在下不懂农事,我王家在太仓的土地,多种桑树和棉花,只有两成不到的土地用来种粮食。
在下觉得,如果买下这一片地,用来种桑麻或者棉花,比种水稻要好。”
“种桑养蚕,太需要技术。”舜华思考着说,“种茼麻的话,加工起来也简单,普通农户就可以纺织。”
舜华记得,后世的湖广一带也是产棉花的,江西这里也应该可以吧。
“去年的大灾,河南和湖广地区都有大量的难民,只要能拿出钱粮,就能召集大量的难民来围垦,把这片滩涂尽快开垦出来。
错过这个时机,开垦的人工费,会增加三到五倍呢。”
袁族长拍手道:“ 大善!这样的话,不但为朝廷减轻了负担,灾民们也有了一口饭食,咱们也开垦了良田,这就是华姐儿你说的那个……”
“两方的话叫双赢,现在是三方受益,咱们叫它多赢。”舜华忙解释道。
“哈哈哈,是极是极,多赢!”有了这么好的开垦办法,袁族长一张老脸,都笑成了一朵菊花。
舜华问他:“大爷爷,您怎么看?这地,咱们能买吗?”
袁鸿泰也热切地望着他爹,这一马平川的滩涂,比袁家村那些高高低低的丘陵田地,更让他动心,他一见就喜欢上了。
前一天晚上,父子俩在家里商量是否买地,
袁族长就说了:“看华姐儿,华姐儿买,咱就买,华姐儿种啥,咱就种啥。”
现在,舜华连怎么开垦都想好了,显然已经打算要买地了。
“买!”袁族长大手一挥,“这么平坦的地方,不买,对不起儿孙。”
“那行,择日不如撞日,今日就去瑞昌县衙,找吴知县买地去。”
临近过年,县衙已放假。
吴知县正在县衙的后院里,忐忑不安的等着袁家村商量的结果。
他已打定主意,如果袁族长和袁舜华不买地,他就要让他们捐钱救灾。
有了他们带头,他才好向其他乡绅和土财主们募捐。
听闻袁族长一行人到来,吴知县哈哈大笑着,从后堂迎出来:“老大人,想好了吗?准备买多少地呀?”
袁族长心头火热,表面上也要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:“老夫带着王公子,去赤湖边上看了看,那里荆棘丛生,芦苇遍地,要把荒滩开垦出来,种上庄稼,难呢。”
吴知县急等着用钱,闻言说道:“国朝开国两百多年,能开垦的荒地,已所剩无几。
赤湖边的滩涂,胜在平坦,水源丰富,可鱼可稼,可桑可麻,已是十分难得。况且,地价也很便宜呀。”
舜华几人同时望向他,想知道他能报什么价。
吴知县说:“上好的水田要十两银子,坡地也要三五两银子,这是湖边的荒滩,就二两银子一亩吧。”
众人都沉默,等着袁族长讲价,这是他们在路上商量好的,一切由袁族长出头。
袁族长摇摇头:“大人明见,二两银子,确实太高,我等还要投入大币的银钱来开垦。
如果地价太高的话,我等后续,也没有开垦的能力了。
大人如果便宜一点,我等承诺:明年春荒的时候,我们开垦的人工,就请瑞昌县各地的灾民。
这样,既减轻了大人赈灾的负担,灾民们有工做,就有饭吃,顺利地渡过春荒。大人觉得怎么样?”
吴知县筹钱,就是要救济这些灾民的。
现在,见到开垦荒滩的工程,能吸收一部分灾民,等于是变相减轻了他的负担,多好的事啊。
“袁族长打算买多少亩?能吸收多少灾民开垦呢?”吴知县急切的问。
“我等本钱有限,看县尊的价格了,地价低一点,我等就买多一点,吸收的灾民就多一点。反之亦然。”
袁族长把球又踢给了吴知县。
几斤拉锯,最后讲定:瑞昌县官府,以一两五钱银子一亩的价格,出售赤湖镇赤湖边的滩涂两万亩。
其中,袁鸿泰购买一万亩,袁舜华购买一万亩。
签订契书的时候,吴志县问王衍爵:“元礼,这么好的机会,你不买一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