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码手机阅读

长姐当家,我在大明做外贸

作者:种菊南山下 | 分类: | 字数:115.7万

第166章 茶砖

书名:长姐当家,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:种菊南山下 字数:2474 更新时间:2024-11-08 15:50:58

舜华说:“这种茶的制法,比茉莉花茶复杂多了,孙女儿也只能说个大概,具体怎么做,还需要阿公根据经验,慢慢琢磨。”

“大姐儿说说,看看阿公记不记得住?”陈阿公说。

舜华边与阿公一起采摘合适的鲜叶,一边说:“孙女儿要与阿公研制的这款茶,是用于长途贩运的。

所以,既要保证茶的品质,还能方便运输。用这个老叶,一是它制出来的茶汤醇厚,二是加工过程中不易碎掉。

这茶的制法,与炒青茶不同,它还有一道发酵的工艺。

这茶能否制作成功,就看它的发酵程度。发酵轻了,茶汤带涩味,发酵过了,茶汤就不顺化了。

孙女儿说的,也是在书上看来的,三种发酵程度,如何区分,如何掌握温度和水份,只有靠阿公慢慢摸索。

这茶最后的工序,是要用蒸汽蒸湿,再用模具压成茶砖,或者茶饼,再晒干透。

这样制成的茶,把一篓茶压成一块砖,方便堆放和运输。

孙女儿不妨告诉阿公,这样的茶,孙女儿是要卖到了佛朗机去的。”

“佛朗机在哪里?有多远?”陈阿公问。

“远得很,坐海船都要走半年以上的时间。”

“做啥要卖那么远?”

“赚钱啊,你看,这老叶子,不摘的话,就白白浪费掉了。”

咱们把它制成茶砖,卖到南京的话,一两银子一斤,如果运到南洋,就能卖四五两银子一斤。

那些佛朗机人再运回他们的国家,就会卖的二十五两到三十两银子一斤。”

听得周阿公连摘茶叶都忘掉了,这样的老叶子,能卖一两银子一斤,已经让他目瞪口呆。

要知道,一两银子,现在可以买一石大米!

农民出身的陈阿公,习惯用大米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。

“虽说到了地头能卖高价,但是海上航行风险很大:台风、疾病、海盗、迷路,任何一样意外,都能要了船员的命。

这是拼上性命,才运回去的,所以价格很高。”

说得陈阿公也慎重起来:“现在家里人多眼杂,这款茶,阿公得搬回村子里的老宅去制作。”

舜华点点头,表示赞同:“是的,这款茶制作不易,不仅需要手艺,还需要时间。

孙女儿想着,明年的茉莉花茶,产量会大增,价格自然会下跌。

阿公研制的这款新茶,就是咱们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
不过,阿公也不用着急,咱们花一年、两年的时间,总能找到最适宜的火候、温度和湿度。”

陈阿公想得更远:“那么,这茶叶的采摘,也要交给你两位舅母。”

舜华说笑道:“两位舅母要怨恨孙女儿了,平白给她们找了这放活计。”

老叶摘起来很快,祖孙俩很快就摘满了一筐,舜华背着,和阿公一起往回走。

转过山口,舜华望见对面山坡上,已经开出了一层层的梯田,还有人在上面不停的劳作。

陈阿公见她望向对面,便说:“那座山,就是用茉莉花茶,换来的荒山。

已经开了二十多亩茶园,到年底,能开出五十亩来,明年春天,就能种上茶树苗了。”

“啊?阿公又挣下一份家业了。”舜华也为阿公感到开心。

“等这款新茶研制出来,孙女儿就再买一座山头送给阿公,好不好?”

陈阿公说:“族长家才两百多亩茶园呢,阿公有这一座山,已经很满足啦,多了招人忌恨。”

阿公是这样容易满足的人,难怪六十多岁了还精神矍铄,身手不输年轻人,炒茶技艺越发精湛,无他,活得很通透。

舜华说:“怕啥?阿公已有三个孙子,两个孙女,阿公要为他们,一人挣下一座山头啊。”

陈阿公哈哈大笑:“大姐儿说的是,你有闲钱的话,也买两座山头,留给秉哲兄弟也好,给茵华、菁华做嫁妆也好,也是一份家业嘛。

别的不说,上次你买楠木的廖阿公家,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山林,如今儿孙躺着享福。”

“阿公这个提议好,孙女儿回去,跟弟妹们商量商量。”

陈阿公果然带着舜华,去了村子里的老宅。

陈阿公最初炒茶,就是在院子左边的厂棚里,那里现在还保存着灶台和一些晒茶、捡茶的工具。

祖孙俩把鲜叶倒在筛子上摊晒。

“要晒到什么程度啊?”陈阿公问,然后又摇着头说,“你也没亲手做过,问你有啥用?”

舜华感到好笑,老人家这是,被她讲的高昂的价格吓坏了,有点缩手缩脚。

“阿公,这个你是行家啊,晒到茶叶变软,适合杀青就可以了。”

杀青的环节,舜华和阿公试了用炒锅杀青,和用蒸汽杀青两种办法。

陈阿公用炒锅的时候,杀青的程度可以随意掌握。

用蒸汽的时候,杀过了头,茶叶都被蒸熟,一揉就烂掉了。

揉捻茶叶,后世都是用机器,这时代,只能用人工了。

舜华和陈阿公,在簸箕上揉啊揉,揉的两手都是绿色的茶汁。

陈阿公心疼的说:“大姐儿别揉了,看看手都变成绿色的了,姑娘家家的,小手要白白嫩嫩才好。”

看看揉出来的茶叶,有点后世普洱砖茶的样子,舜华和阿公才住了手。

“接下来的步骤很关键,”舜华说,“堆放的地方,既要通风,又要湿润,阿公看看,放哪里好呢?”

“靠山墙边,那边有一条小溪流,咱们家挖了一个山坑,有水气,又能吹到山风。”

接下来的成败,只有交给时间。

舜华掏出随身的纸笔,画了一个长方形的模具,和一套带杠杆的压制工具。

“阿公,这套工具,要找信得过的人打制,否则,咱们今天的功夫,都白费了。”

“只好让你大舅亲自做罗,他用心点,应该能制作出来。”

祖孙俩回到村口的作坊,小徒弟陈小元迎上来问:“师傅,您老人家有事,吩咐徒弟就行了。

何必亲自跑出去,山高路陡的,徒弟不放心呢。”

这位小师叔,还是那么油嘴滑舌的,舜华冲他笑笑:“我跟阿公去看新开的茶园。

小师叔,把你炒的青茶拿过来尝尝,看看学到了阿公的几成本事?”

陈小圆不理她这茬,双眼放光地对舜华说:“听说袁小姐到南京开店了?我要是能去南京,就太好了。

我不想学二师兄,我想学大师兄,去外面卖茶。

听说大城市的人,不用每天下地,那他们吃啥?穿啥?哪里来的铜钱买米?”

“那你给师傅讲啊,请他老人家准你下山嘛。”

陈小元的脸立即垮了下来:“我是想请袁小姐为我求情的,我去讲,师傅肯定打断我的狗腿,我阿爹也不容许。”

舜华遗憾地说:“那,只有等你出师,到时候,你愿意炒茶就炒茶,愿意卖茶就卖茶,谁管得了你?”

陈小元叹了口气,认命地走向灶台,继续炒茶去了。

第二天一大早,雷大刀父子,就领着袁家村的运输队伍,赶到了陈家村。